现在对孩子的养育方式无论从精神还是物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,孩子的各方面要求家长还是能够尽力满足的。所以,很多孩子出现了抗挫折能力弱的情况,这个问题需要每个家长重视。
孩子遇事就哭怎么解决
先接纳,再引导
有些孩子天生敏感,情感丰富而细腻,对于他们来说,哭泣有时候仅仅是情绪的宣泄,所以我们只要静静地陪伴在一旁就可以了。情绪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,父母的陪伴和包容能够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,能够充分地处理情绪背后的各种心理动机,并在接纳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孩子情绪的耐受力,才能减少哭泣。
把不快乐说出来
内在的诉求需要语言表达能力的支持。对于言语功能稍显不足的孩子,父母可以引导他们发展语言的丰富性,比如当哭泣的情绪消散后,尝试着用语言和孩子沟通发生了什么,以及还可以怎样处理。这样不断地示范恰当的情绪处理和语言沟通,孩子自然也会对自己的语言能力更加自信,从而放弃哭泣这个方式。
父母学会控制情绪
爱哭的孩子特别敏感,极易被大人的焦虑、紧张、愤怒、忧郁等不良情绪影响。因此父母自己先要学会控制好、平复好自己的情绪。如果已经表露出了不开心,应该立即对孩子解释,免得孩子不断地猜想。
“玻璃心”的孩子是怎么回事
被打击得太多
有些父母因为担心孩子骄傲,所以他们常用“打击式教育”。不是批评孩子的错误或缺点,就是强调他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,或者质问他为什么没有达到标准。
孩子成绩进步,满心欢喜地跑向妈妈,妈妈却拿着试卷一个个指错:“这里是怎么回事,题目都没看清呢?还有这里,如果不这么马虎,不就不会错了吗?”孩子本还闪着光的眼神,渐渐黯淡下去。
当一个孩子,被打击得太多,他就会缺乏自信,从而“自我价值感”低。
一旦觉得自己是“低价值”的,孩子就难以看到自己的能力,从而过于依赖他人的评价,对他人的话语极度敏感。当他人评价不高或者偏低时,孩子就会陷入自我怀疑,从而玻璃心。
能力错觉
有些父母,为了避免少打击孩子,就会走另一极端——不停地夸孩子。
孩子吃一口饭,哇,你真棒!
孩子自己穿衣服,哇,你真聪明!
孩子随手画画,哇,你画得太棒啦!
这样不停地表扬,容易让孩子产生能力错觉——我很厉害。
这样一来,他就只能听好坏,听不得坏话。一旦别人说他半点不好,他也会感受到极大的落差,从而受伤。我非常赞同父母多鼓励孩子,但要少表扬孩子。
鼓励和表扬的区别,就是鼓励注重过程、努力和品质。而表扬则只看重结果,赞赏的词也很笼统。孩子一旦被表扬得太多,就容易迷失自己,从而内心脆弱。
被指责得太多
如果父母指责、批评得多,孩子感受不到关爱,他的水杯就会是空的。水杯若长期处于不满或空着的状态,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,容易焦虑、退缩,遇到问题,他没有足够的能量安慰自己,也无法平静自己的情绪。
这样的孩子,在与人相处时,通常小心翼翼,要么怒火一点就着,心灵极易受到伤害。
社交经验不足
孩子在社交中成长,同时也在社交中汲取力量。孩子若平时与其他伙伴相处得多、玩耍得多,他的抗挫能力自然就能得到增长。
但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孤独或社交圈子较小的状态,那么他们可能无法获得必要的支持和鼓励,也无法从他人中汲取力量。呆在小圈子里,会使孩子过度依赖家长,一遇到问题就因经验不足而不知所措,内心易受打击。如果孩子长期处于以上几种情况,他的内心就容易敏感脆弱,从而变得玻璃心。
怎么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
1.亲密的夫妻关系,无条件地爱并支持孩子,让孩子感受到力量。
2.给孩子正向、高大的身份定位。
3.为孩子植入正面的信念、价值观。
4.培养提升抗挫折的能力和方法,比如角色互换游戏等来学会多种回应方式。
5.父母做好榜样,同时多肯定孩子做的好的,多鼓励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6.培养孩子在不同环境里遇到挫折时的多种应对方法。